一是推进肉牛种子工程建设。建成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集科研、育种、种源生产和示范功能于一体的科尔沁肉牛种业基地,牵头组建国家现代肉牛育种创新联盟,特别是国内首次“试管牛”工厂化批量生产试验取得成功,推动了良种成为产品、繁育成为产业,带动全旗、乃至全市肉牛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目前,基地存栏受体母牛210头、西门塔尔纯种母牛102头,利用进口的美系西门塔尔牛胚胎进行移植手术350次,生产纯种美系西门塔尔牛犊88头。二是实施优质母牛扩繁工程。坚持为养而种,推动饲草料基地建设,引导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坚持规模养殖与“小规模、大群体”同步发展,不断加大支持引导力度,建成养殖母牛超万头苏木乡镇(场)10个、超千头嘎查村50个、超百头养殖场30个、超十头养殖户5500户以上、肉牛养殖户2.1万户,建成棚舍3.9万座、面积202.8万平方米,牛存栏39.49万头。三是优化配套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完善旗乡村三级服务保障网络,加大肉牛繁育、母犊分离、防疫检疫等技术指导、监管力度,加强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全面提升肉牛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实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屠宰检疫率100%;设立牛人工授精站点380个,引进德系、美系、澳系优质西门塔尔肉牛冷冻精液,牛冷配改良达到100%;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推动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四是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实施了年屠宰肉牛10万头、生产冷鲜牛肉2万吨、加工熟食制品8000吨的科尔沁牛业肉牛产业园项目。依托丰润牧业肉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大肉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实施肉牛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了3万头从“饲养、加工到餐桌”的全程安全可追溯。建成功能全、档次高、交易量大的成峰牲畜交易市场,年交易活牛80万头、交易额达80亿元,构建起集种源建设、母牛扩繁、规模养殖、市场交易、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绿色循环肉牛全产业链。五是建设全国肉牛交易中心。坚持线上线下双发展,提档交易市场水平,依托“互联网+市场”模式,成峰牲畜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建立肉牛交易网—中国黄牛网,实现网上物流配送、交易信息交流、电子结算等市场交易环节“一站式”服务,累计交易额突破6.5亿。依托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启动建设集肉牛交易、产品展销、信息服务、物流配送、金融结算于一体的中国(通辽)北方肉牛交易中心,全面带动肉牛“买全国卖全国”。六是打造舍伯吐黄牛特色小镇。借助舍伯吐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契机,采取政策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技术服务等措施,打造以黄牛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成峰市场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黄牛养殖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深入挖掘黄牛特色文化,建立“达尔罕年货节”、“达尔罕赛牛节”常态化机制,培育“达尔罕全牛宴”品牌,做好牛肉产品“三品一标”认定工作,打造舍伯吐黄牛娱乐休闲、民族餐饮、文化创意特色小镇知名度,开发“牛旅游”,延伸产业链条。七是实施肉牛产业扶贫工程。将扶贫资金向肉牛产业倾斜,推动贫困群众发展肉牛产业,走出了通过肉牛产业实现群众脱贫致富、产业集聚发展的精准扶贫路子,2014年至2018年6月底,扶持贫困户购牛4.62万头、建棚舍50.1万平。累计发放近3.6亿元金融扶贫贷款,用于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业,带动涉农养牛贷款发放力度,实现有养殖意愿的养殖户全覆盖。以科尔沁牛业、丰润牧业、成峰市场等龙头企业为主体,积极探索订单收购、担保贷款、订单合同、服务协作、入股分工等农企利益联结模式,实现贫困群众与龙头企业互利共赢,使贫困群众稳定在产业链、增收在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