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5日上午,繁殖与智慧牛场岗位专家余文莉专程来到中国农大与北京奶牛创新团队奶牛繁育功能研究室主任、配子与胚胎工程岗位专家、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刘国世教授及其团队见面,就未来5年双方在提高奶牛繁殖效率方面展开团队对接、技术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尽管我国的奶牛养殖经过十几年的坎坷和洗牌已经从过去的散、乱、差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但面临的问题仍很多,其中繁殖仍是制约奶牛场盈利的最大问题,譬如,奶牛是四胎达到泌乳高峰,而很多牛场牛群平均胎次只有2胎,因繁殖障碍淘汰的牛占很大比例。刘教授长期致力于褪黑激素机理及其对动物繁殖机能的作用的研究,发现在褪黑激素在提高奶牛受胎率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双方在将这一成果推广到奶牛场日常繁殖流程中提高奶牛繁殖效率方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同时,在刘国世教授引见下与北京奶牛创新团队奶牛营养与饲料功能研究室饲料营养与信息化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熊本海研究员对接。熊老师是中国饲料数据库建设和奶牛饲养信息化方面的专家,他对我国奶牛养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我们最近调查中所遇到的现象非常吻合。他认为,所谓智能化是基于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就无从谈智能化。目前大多数奶牛场都有1套以上管理软件,但软件之间彼此不兼容给数据输入和管理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很多数据模块缺乏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使数据利用的有效性、智能性和便捷性大打折扣;牧场内电脑端之间、手机端与电脑端之间需要形成局域网共享平台,实现无论从哪个岗位输入数据都可自动整合为一套数据;牧场端需建立向上级传输数据的接口;数据员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普遍较低,制约着大数据各种功能的有效发挥。经熊老师这么分析,我们意识到奶牛场智能化建设任重道远,绝非安几套管理软件,装几种物联网传感器那么简单,而关键在于如何把现有或将有的系统有效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数据输入量及强化系统的提示和报表等功能。因此,本岗位计划请熊老师做技术顾问,在养殖管理平台与各种管理软件之间,以及牧场与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平台之间建立接口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双方达成初步意向。
接下来,本岗位将与二位专家就合作细节进一步磋商,择时签订合作协议。
|